【摘要】中國臺灣高雄港地理位置優(yōu)越,經(jīng)營效率高。在1985年,高雄港曾位列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口,1993年至1999年連續(xù)七年保持全球第三的位置。然而,之后高雄港的排名逐漸下滑,去年僅排名全球第18。
業(yè)界認為,高雄港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,錯過了多次實現(xiàn)兩岸直航的機會。此外,港口建設進展緩慢,失去了全球最大客戶馬士基等公司,這些都是導致衰退的主要原因。如今,高雄港借助第七貨柜中心的啟用,希望能在近年內恢復至全球第12的位置。
早年,高雄港曾計劃發(fā)展成亞太營運中心和亞太轉運中心,但由于不敢直接推動兩岸直航,直到1997年4月19日,廈門輪船公司的“盛達輪”抵達高雄港,才成為49年來第一艘直航兩岸船舶。然而,兩岸直航推進進展緩慢,后來又出現(xiàn)政策反復,直到2008年12月15日才實現(xiàn)兩岸直航,而那一年高雄港的排名一下子從前一年的全球第8掉到第12。
另外,高雄港紅毛港的遷村工作耗時40年。曾經(jīng)全球最大的班輪公司馬士基早在1999年就曾表達對投資第六貨柜中心的意向,但由于紅毛村遷村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,最終放棄了投資計劃,轉而投資廈門嵩嶼貨柜碼頭。直到2007年嵩嶼貨柜碼頭陸續(xù)完工,馬士基于2010年5月退租高雄港專用碼頭,干線母船的??繑?shù)量大幅減少,對臺灣的影響較大。
紅毛港在2006年5月完成遷村和拆除工作,2007年12月開始建設高雄港第六貨柜中心。然而,高雄港在2002年被上海超越,2003年被深圳港超越,去年中國大陸(包括香港港)有8個港口超過了高雄港,其中包括排名第14的廈門港。
在高雄港全盛時期,有十家全球大型班輪公司使用其專用碼頭,包括長榮、陽明、萬海、美商海陸、美國總統(tǒng)(APL)、馬士基、日本郵船,東方海外、韓進海運和現(xiàn)代商船。然而,馬士基和日本郵船退出,美商海陸被馬士基并購,韓進海運倒閉,目前只剩下六家大型船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