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加拉國,這個位于南亞次大陸東部的國家,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地理位置,在全球貿易中占據了一席之地。而在孟加拉國的眾多港口中,吉大港(Chattogram,原名Chittagong)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璀璨明珠。作為孟加拉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和人口第二大城市,吉大港不僅是國家經濟的命脈,更是連接南亞、東南亞與中東、非洲等地的重要海上通道。
吉大港位于孟加拉灣東北岸,距戈爾諾普利河下游右岸的希達貢達丘陵脊上河口16公里。這個天然良港始建于16世紀,歷經數百年的發(fā)展,如今已成為孟加拉國最重要的國際貿易門戶。吉大港擁有28個碼頭,泊位吃水深6.4-8.5米,配備有現代化裝卸設備,航道寬198-274米,能夠容納大型海輪沿卡納富利河入港。
吉大港的工商業(yè)發(fā)達,是孟加拉國的主要工業(yè)基地之一。這里聚集了棉紡、麻紡、茶葉加工、煉油、鋼鐵、造紙、人造纖維、玻璃、肥料等廠和水電站,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(yè)結構。特別是煉油、造船、鋼鐵和皮革等重工業(yè),為孟加拉國的經濟發(fā)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。此外,吉大港還設有出口加工區(qū),吸引了大量外資和先進技術,進一步推動了區(qū)域經濟的繁榮。
吉大港的交通運輸網絡四通八達,鐵路、公路通庫米拉、邁門辛、錫爾赫特等市,為孟加拉國的內陸運輸提供了便捷條件。吉大港國際機場是孟加拉國第二繁忙的機場,有飛往迪拜、加爾各答、仰光、馬斯喀特和曼谷等地的班機,為國際旅客和貨物運輸提供了便利。
在國際貿易方面,吉大港是孟加拉國80%的國際貿易及40%的工業(yè)產值的來源地。這里處理的貨物種類繁多,包括黃麻、棉花、蛋品、紙張、豆餅及畜產品等出口貨物,以及谷物、煤、水泥、化肥、木材、糖、鹽、油、車輛及機器等進口貨物。吉大港的集裝箱吞吐量持續(xù)增長,2018年達到了280萬標箱,同比增長9%,顯示了其強大的國際貿易能力。
吉大港的歷史悠久,原為漁村,后逐漸發(fā)展成為重要的海港。從9世紀開始,阿拉伯人就已經開始與吉大港通商。在六世紀和七世紀里,它屬于阿拉干國。此后,吉大港歷經多次政權更迭,先后被葡萄牙、阿拉干王朝、莫臥兒帝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。1947年印巴分治后,吉大港發(fā)展迅速,成為孟加拉國的主要工業(yè)基地和交通樞紐。1971年,孟加拉國的獨立宣言就是在吉大港宣布的。
吉大港的文化多元而豐富,居民來自許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。這里的孟加拉人和藏緬語族人深受阿拉伯人、阿富汗人和莫臥兒商人和移民的影響。此外,葡萄牙殖民者的后裔也依然生活在吉大港,他們是羅馬天主教信徒,住在老葡萄牙區(qū)。吉大港還擁有多所著名大學,如吉大港大學、吉大港工程技術大學等,為孟加拉國培養(yǎng)了大量優(yōu)秀人才。
吉大港作為孟加拉國的經濟命脈和國際貿易門戶,不僅承載著國家的經濟發(fā)展重任,更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,成為了南亞地區(qū)的一顆璀璨明珠。未來,隨著孟加拉國經濟的持續(xù)增長和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大,吉大港將繼續(xù)發(fā)揮其重要作用,為孟加拉國乃至整個南亞地區(qū)的繁榮與發(fā)展貢獻力量。